历史
红白豆腐传千年。民国时期,在章山深处的一片平坳处,散落聚居着几十户人家。当地村民习惯于在周围山上种黄豆,称为五月黄与九月黄,颗粒圆实饱满。而红白山区的水质纯净清冽、爽口生津,这是豆腐制作中最有利的条件。天时地利皆占,红白豆腐呼之欲出。最初有一人家,用石磨手工磨豆腐出售,当时,方法还很原始:豆浆过滤仅用麻布;点浆卤水,是趁满山的五倍子花开放后,用开水浸泡摘来的花朵汁代替;消除豆浆泡子,采用的是漆树叶子。这些土办法做成的豆腐,颜色比较灰黑,宛如黑豆磨成。那时年,逢六月六日开始蓥华山香会期,入山的人流络绎不绝,红白庙场骤然繁荣起来,人们驻足休息时,在场上幺店里一坐,叫一份“白牛滚水”的嫩豆腐,蘸以食盐、辣椒面,伴两杯山酿烧春,别具风味。这时的红白豆腐的质量还谈不上美味佳肴,但却成为游山香客心目中物美廉价的食品。后来村民又用玉米壳、花生壳、木屑、柏叶等烘烤出一种干豆腐,干香麻竦,更成了佐酒佳品,红白场镇生产豆腐的历史就如此延续下来。一代又一代,红白发展成了红白乡(镇),原先以磨豆腐为业的也由一家,发展成了六家,其中以但氏豆腐坊最为有名,而这里还蕴藏一桩故事:武胜县一位尼僧,法名寂量,她掌握一种特色的五香卤豆腐的配方。后来,当她云游到绵竹三溪寺。由于与什邡红白乡的但、张二家都有一些俗契因缘,便向他们传授了五香卤豆腐配方,从此五香卤豆腐得以在红白场镇安家落户,开花结果。“全凭巧手点琼浆,众口齐夸胜硕羊,章山佳味存红白,玉碗呈君任品尝”。一首脍炙人口的民间歌谣诠释了红白豆腐的独特魅力。
产地环境
红白豆腐干产自四川省什邡市,什邡内山区约占全市总面积60%;耕地约占总面积30%;“一江四河”(石亭江、鸭子河、小石河、马牧河、斑鸠河)纵横全境,有“六山、一水、三分田”之称。什邡主要河流有“一江四河”(石亭江、鸭子河、小石河、马牧河、斑鸠河)纵横全境。石亭江在市境内有87公里,高景关以上称洛水,以下称石亭江,长29.5千米,适宜制作豆制品。